用心傾聽病人心聲,以愛護理每位患者——2019年讀書報告會
護理,發自內心的人文主義
-----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大家好,我叫李姍鴻,來自本部內科,“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在這個春意盎然的美好時節,我和我的小伙伴在這跟大家談一下讀了《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的一些感想。
年初,護長遞給我一本書說:姍鴻,你抽空讀下這本書,有空就寫下自己的感想??粗鴷蹲o理中的人文關懷》,我心里是一百個不情愿。護理,一份我從事的職業,每天輸液、加液、發藥、搶救、解釋,一天忙下來,身上自帶絕緣體,而今還要利用休息的時間去閱讀一本跟專業書籍無法媲美的書。護長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她讀了其中的一個護理故事,里面有一段患者問護士:護士,我一住院就緊張,晚上家屬能留下來陪我嗎?我想這還不難解釋嗎?告訴她:不行,現在還沒有做手術,你自己也能走動啊,現在就不用家屬陪了。而故事中的護士卻說:阿姨,您別緊張,我評估了您的身體狀況還不錯,自理能力都可以,咱術前就不留陪人了,家屬也忙有很多事做,在醫院休息不好,手術后我們再根據您的身體狀況來看需不需要家屬陪伴。那時我想這小護士的嘴可真甜,既告訴了患者她所做的工,也與患者產生了感情共鳴,溫暖、體貼。接下來的幾個月我認真的閱讀了這本書,它是由一個個小小的護理故事組成,串成了一位乳腺癌患者自入院、住院、手術、出院、隨訪、化療的整個過程。書中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患者外出、患者自備藥的管理、患者術前的焦慮、恐懼、絕望、憤怒時的人文護理過程。這些故事平凡而樸實,卻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去反思什么是人文?什么人文關懷?我去問了度娘,度娘說人文,就是重視人的文化,重視人的思想,重視人的精神。人文關懷就是我們在關心、關愛、照顧一個人的時候要重視這個人的思想、重視這個人的精神,重視這個人的感受,重視她作為一個人的“生物-心理-社會-精神”綜合體的存在。
今年我們科收了一位肝硬化門脈高壓的患者,患者很年輕,只有43歲,患者的家很遠,橫縣,他孤身一人在我們這打工,突發嘔血,住進了我們這的某縣醫院ICU,血沒能止住,后來去到我們市的某醫院EICU,血還是沒有止住。最后輾轉來到了我們科,住進了我的責任區,那時的他臉色白得像紙,全身無力,眼神無光,充滿了求助,充滿了對生存的渴求,我為他擦凈血跡,換上病人服,講解疾病知識,告訴他嘔血時注意什么,不斷的鼓勵他,安慰他,講解一些我們成功救治的患者,來提高他的信心,楊主任則在第一時間跟家屬溝通病情,制定治療計劃,入院第二天我們即給患者做了食道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術后患者不再出血,血色素由46g上升至68g,眼神有光,充滿了感激,住院第五天患者出院了,家屬寫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信中感慨道:來到貴院之前,電話里不斷傳來的是輸血、休克、生命危險,而到了貴院后我們體會到看病從未想過有的貼心,精準定位止血,讓我們吃了定心丸……那一刻我們全體醫護人員因為生命的救治,而充滿職業的自豪感。
61歲的李阿姨在外旅游時,吃了兩個雞翅膀出現上腹部持續性脹痛,住進了當地的醫院被診斷急性重癥胰腺炎,膽囊結石,不完全性腸梗阻,在當地做了膽囊置管引流術和盆腔置管引流術。術后坐飛機回廣州,由我院救護車接回我科,入院后反復高熱,大量腹水,胸腔積液,胰腺膿腫,病人疼痛難忍,患者的愛人,兄弟姐妹緊張、著急,兒子也從非州飛回來,每天不停地追問醫生護士治療的成功率,把握度,一邊是對醫生護士的殷切希望,一邊又是對治療的不信任,醫患關系一度緊張,責任護士每天上班謹小慎微,卻依然對患者照顧無微不至,為患者翻身,洗頭,擦身,觀察病情,巰導安慰鼓勵患者及家屬。醫生邀請介入醫生會診,完成了我院也是我市第一例胰腺膿腫置管引流術,引出了大量濃稠乳白色膿液,患者癥狀慢慢好轉,之后還做了ERCP,根除胰腺炎的元兇?;颊咄纯嘞Я?,家屬的情緒平息了,我們的工作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肯定,那一刻我們是雀躍的。
當然這兩個重癥患者的病例,作為一名普通病房的護士,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這樣的,大家請看視頻。
護士的工作就是這么的普通,平凡,繁瑣,我們會遇到各行各業、各色各樣的人,她們有著不同的人生歷練,不同的性格特點,在護理她們的時候,我們有感動,有委屈,有喜悅,也有消沉。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理解她們,更認真的對待她們的需求和意見,更切實的為她們解決問題。
這幾年科室不斷的進行護理質量的改善,每一次改善除了流程的梳理,理念的更新、工具的改良外,于我們護士也是專業照顧水平的提升,人文關懷能力的提高。很有幸能讀到《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它不但讓我懂得人文關懷就是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句安慰、一下攙扶,更重要的是她讓我懂得要把它們堅持下去,融入到日常護理的每個細節,讓患者體會到被尊重、受幫助、被重視。
在以后的護理生涯,我會踐行人文主義的精神,以我最大的努力去給予患者專業的、有溫度的護理關懷。愿我們的護理工作從此”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
謝謝大家。(李姍鴻 盧容宇)
與重癥患者的治療性溝通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書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ICU 的護士。我要講的主題是“與重癥患者的治療性溝通”。-----《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書報告
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要點。
很多人都認為:ICU,是最接近死亡的地方;但其實它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地方。我們最常見的工作狀態經常是看著、看著,發現病人要搶救了。緊急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壓著、壓著,回頭一看,又回來了。搶救藥物放在床旁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每班多次開啟搶救藥物也是司空見慣的。曾經一個積極救治的病人需一次開啟一百支血管活性藥物,大劑量的泵入以維持病人的生命體征。ICU集中了形形色色的病人,有時候為了及時穩定和了解患者內環境情況,動脈血氣分析、PCT、BNP、血液凈化治療、中心靜脈置管、有創動脈監測等等這些以人為本的專業技術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進行這些操作的時候,即使做了告知和解釋工作,有些患者還是會或多或少產生不安、不良甚至抗拒的情緒。在重癥患者中,人文關懷,我們一直在路上。
一位83歲的老人,股骨骨折并發嚴重的呼吸困難轉進我們科。病人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即使病痛已經讓他苦不堪言,但每次我們走近床旁都會看到他的手在被子下動來動去。在干什么呢?他在確認自己的褲子是否已經穿好。我們反復多次跟他解釋,已經幫他穿好褲子了,希望他的手不要亂抓以免牽扯身上留置的管道造成意外脫管。但是,這個病人還是如往常一樣死死的揪住自己的褲子。我們在護理工作中,一直強調注重保護患者的隱私。但卻忘記了對于病人來說,我們護理人員也是病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需要排除的對象。所以,我們在跟病人加強溝通的同時,也尊重他的方式,既保持了病人的舒適感,也維護了他的尊嚴。取得了病人的配合。
如同書中說到的:密切觀察,及時溝通;尊重人格,保障權益。尊重是護患溝通交流的前提。在進行護理專業行為中,保證患者的各項權利。千萬不要只注重操作,而忽略對病人的尊重和感受。病人生病后,人格和尊嚴并沒有消失,被尊重的需求甚至會變得更加強烈。需要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考慮,保障他們的權益。
一位腦梗塞的患者,失語、肢體活動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入住我們科的時候,腹部膨隆如同蛙腹、腹肌緊張,觸摸有硬塊。禁食、胃腸減壓、灌腸。在給病人灌腸時,感覺阻力很大,很難將液體灌進去。當時懷疑是腸道腫瘤。馬上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后發現,原來是病人多日不解大便,大便硬結積聚在腸道難以排出而造成的。當下之急是如何促進大便的排出以緩解腸梗阻的癥狀,但是灌腸液難以發揮作用。那怎么辦呢?用我們的雙手,摳大便。幾經波折后,終于將前端的大便摳出來了,并配合使用灌腸液,一大泡大便傾瀉而出。徹底緩解病人腹部膨隆的癥狀。再經過幾天的治療處理,病人直接從ICU出院回家了。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給病人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又或者,我們沒有用自己的雙手以直接的方式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這個病人的痛苦就會延續幾天甚至病情會進一步惡化。
所以,分析需求,妥善處理;設身處地,解除憂慮。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時獲知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盡量給予滿足,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為了解決患者出現的困難和不適,不僅要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靈活變通。只有服務不流于形式,才能真正滿足患者的需要。
為了更好的服務病人,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幫助患者學會良好的自我管理方法,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學習、整合、完善。我們不停地舉步前行,走過后留下腳印,這每一個印跡必定是一個故事,而這一串串足跡就是我們過往的經歷。
我們每一份堅持,都是為了更好的護理病人。有時候,明明是已經失去了耐性,還是要堅持微笑服務。給各自一個平臺,和諧相處。
我們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全力的挽救病人。有時候,明知道是已經左右不了的事情,還是要努力一把。給各自一個機會,不留遺憾。
也許我們已經忘記,當初那一張張充滿笑容的臉,淡淡的模糊在遠去的時間軌道上。時光,在無意中流失;我們,在慢慢的成長。
如今,每當我穿上這工作服,在面對鏡子整理儀表妝容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會多看幾眼,覺得這身衣服真好看!覺得我們(所有的護士兄弟姐妹)都好看!
因為這一份工作,救死扶傷!也因為這一個職業,守護生命!
我的報告完畢,謝謝?。ɡ钚袂啵?/span>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一句話。有人說:“我們懂得護士,護士懂得病人,那么就和諧了。”是的,護理的本質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關懷和照護,護士若懂得患者的痛處,體會到患者的痛苦,將心比心,便會施予慈愛與關懷。人的一生總得經歷生、老、病、死,有誰不希望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得到別人的支持、鼓勵與關愛?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希望感受到最后一絲溫存。——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自從踏著《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里護士們的腳步、追隨著她們的身影,從她們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一蹙一笑去體味護士的人文修為,最終發現自己對人文關懷的認識是如此的表面、如此的膚淺。曾經的我自認為人文關懷就是在工作的時候嘴上多噓寒問暖幾句,多說幾句關心的話便是。而從書中獲悉患者從始初入院,住院過程中的護理,直至出院后隨訪及特殊患者、手術患者等方面敘述的相關人文關懷,一個個體現人文關懷的鮮活的護理故事展現于眼前之后,不由回想到自己護理工作有關人文關懷這一方面真的只是寒暄幾句就行了嗎?捫心自問是真懂得了病人了嗎?然而合上書本的最后一頁,“人文關懷”一詞在我腦海里有了新的詮釋,那就是對患者尊重、理解與溝通。尊重患者的意愿、理解患者的感受、與患者做到有效的溝通。不光是嘴上說,而更是需要實際的行動,甚至連一個很細小很細小的動作都可以體現出人文關懷。
都說護士的專業致志,能給予護理者幸福,其實護理者亦能帶給我們幸福。有兩例腎病綜合征患者在病床過生日,平日里兩個小家伙“不茍言笑”,甚至有些不開心。與他們交談之中得知,他們很想回到老師與同學當中去,過正常人的生活。為了讓這兩個患者在病房留下不一樣的回憶,過得開心些,我們湊錢給小朋友買了生日禮物:學習用品和毛絨玩具,希望他們能夠早日出院,擁抱課堂,獲取新的知識,我們還在病房給他們兩個唱起了生日快樂之歌。小朋友和家長對此都很感動,小朋友的臉上也展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一刻我體會到人世間被孩童所包裹的愛意,不禁想起,新永清說的那句“愛在我們身邊生長,我們在愛中成長”。
記得一次一個帶著心電監護儀從兒科觀察室轉出普通病房的患兒,因為環境原因,床頭柜離插座太遠,將心電監護儀置于床頭柜的情況下電線的長度不足以到達插座,情急之下我便把心電監護儀放在了該床位的椅子上,心想待會回去護士站拿個移動插排接上就好。誰料到插排沒找著,忙著忙著便把插排的事情給忘記了。后來還是護長提醒我說:“29床的凳子放了監護儀?你覺得這樣好嗎?家屬坐哪里呢?”。“哦,對哦,我怎么就沒想到家屬沒地方坐了呢”,于是我便馬上找了另外一張椅子拿去給家屬。當我拿著椅子走進房間,看見家屬只坐在床尾的一小塊角落,雙腳半懸的時候,我慚愧了。家屬看見我遞給他椅子連忙向我道謝,我問他你為什么不問我們拿多一張椅子呢?他答道:“看你們那么忙,跑來跑去的,想等你們有空我再問。”聽完后我更無地自容了。
真的,他們懂我們,我們懂他們,我們的關系就和諧了。在兒科,面對的雖然是患兒,但在普通病房,更多時候我們面對的是患兒的家屬,而他們其實是更需要我們去“懂”的人。孩子生病了,作為家長沒有不擔心不牽掛的,難免有時會將不良情緒遷怒于我們護理人員。倘若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以慈悲之心、溫和之語、輕柔之舉對待他們,在住院期間給予他們一些生活日常的幫助,哪怕平時一些很細小的動作,如:家屬向你訴說煩心事的時候耐心聽聽、睡覺時被子掉了幫忙蓋蓋,留置針膠布松了主動幫他貼貼等等。這樣真心誠懇的關懷相信他們可以感受得到,也相信我們這樣的人文護理能更好的體現,護患關系會更加的和諧。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刻在美國撒拉納克湖畔特魯多醫生墓碑上的這句墓志銘,一直以來被當作醫學三重境界的寫照,人文關懷是醫學的最高境界。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讓人道主義的光輝溫暖患者與家屬的身體和心靈。(李艷)
用心傾聽,呵護母嬰
--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最近有幸閱讀了<<護理中的人文關懷>>這本書,在書中編者以工作敘事的方式講述了臨床護士他們的人文護理故事。這樣一幅幅人文護理的圖景就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這樣一個個生動而簡短的小故事使我心中的感想油然而生。
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本質,也是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內容和體現,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必然少不了人文關懷。這本書主要強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把人文關懷理念貫穿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里,從細微處顯關懷,贏得了患者的滿意。書中第九章“對高壓力患者的心理疏導”說到:“當疾病攜帶著痛苦、花銷、忙亂以及各種風險,甚至死亡的威脅一起到來的時候,巨大的壓力就會落在患者及其家庭成員身上。”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事情。在產科,我常常會聽到一些婆婆抱怨說:“我那個兒媳啊,就是嬌氣,一點痛都受不了,哪像我們以前哪。”甚至會看到一些丈夫對產婦說:“哎呀,人家生小孩你也生小孩,你叫的跟殺豬似的!隔壁床一聲都不吭的,真是服了你了。”這一句句傷人的話語,像是一把刀狠狠地插在產婦的心頭上,不僅會讓產婦變得焦慮,抑郁,恐懼,甚至會對生活失去勇氣和信心。以前的我單純的以為這些只是病人的家庭內部矛盾,與我沒有任何關系,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可以了。
直到有一次我上夜班,大概在晚上十二點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產婦獨自從二號房間走出了產科門口。我當時問她“咦?這么晚了你去哪呀?”她并沒有理會我,這時有一個婦人也沖出來大喊說:“快!護士幫我拉住我兒媳,她想跳樓!”我們連忙上前拽住她,我看到她滿臉都是淚水,情緒很低落,我輕拍她的肩膀,安撫她的情緒,耐心地詢問她原因,“您先不要著急,慢慢的跟我說發生了什么事?”起初她并不愿意開口,后來在我的耐心勸導下,終于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她的婆婆嫌棄她奶水少,不會喂奶,并且寶寶經??摁[,丈夫當天又因為工作的事情沒能趕來,她一氣之下就想不開了。聽完我就輕撫她的肩膀安慰她說:“這兒風大,我們先回去再說好嗎?”回到病房之后,我倒了一杯溫水給產婦,握著她的手并對她說:“您現在才順產后第一天,奶水少、嬰兒哭鬧是正常的,只要您多喝湯水增加營養,掌握住了母乳喂養的方法,我相信您肯定很快就會有奶水了的,而且您婆婆著急也是為您好呀!”產婦這時情緒也慢慢的穩定下來了,于是我抱起寶寶,放到產婦懷里,耐心的指導她進行母乳喂養,對她給予了肯定和贊揚。產婦看到寶寶小嘴巴強有力地吸吮,吃得是那么的滿足,產婦終于放下輕生的念頭,露出了久違的微笑。對我說:“小祝,非常感謝你,要不是你我就再也看不到我寶寶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人文關懷和護理技術是護理服務的兩個方面。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對于每一個孕婦來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對她們的一個考驗,不僅要承受身體上變化帶來的困擾,還要承受心理狀態的改變。因此,作為護理人員的我們,不僅要關注孕婦的生命體征,還要多關注孕產婦的情緒,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從患者的一言一行,微小的情緒變化中察覺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個悲傷的事件如果真的發生,在追究責任的同時,我們應該要從中學會及時溝通,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解決患者的憂慮,耐心地傾聽她的困擾,給她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誠懇的點頭,對她表示理解和鼓勵,都可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書中第十一章還提到“心理護理干預就是與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讓其宣泄不良情緒,采用同情、支持、鼓勵的方法,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因此,我們助產士不僅是新生命的守護神,我們還是孕產婦們的“心理按摩師”。面對孕產婦的愁容,淚水和嘆息,陪伴、傾聽、安慰、共情就是最好的人文關懷,沒有關懷就沒有護理,護理的本質就是關懷。愿我們用心傾聽,呵護母嬰健康。讓人文之花在護理工作中綻放。(祝敏艷)
人文關懷,溫暖人間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后感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后感
上帝無法親自施愛人間,所以創造了天使。天使降臨凡塵,便化身為護士。護士,世人眼中的白衣天使,一襲翩然的白衣,是純潔的心靈,一頂別致的燕帽,是守護生命的重任。護士每天都穿梭在病房與護士站之間,鋪床、配藥、打針、輸液、執行醫囑,寫護理記錄,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之上,每天都在演繹著辛苦和平凡。我們用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博大的愛心,熱忱的服務態度,精湛的專業技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從《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中,我更深認識到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關懷和照護,通過人文氛圍的營造,服務態度的改善,與患者溝通的加強,有針對性的心靈關懷,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一句輕輕的問候,一個溫暖的微笑,一些耐心的解釋,能夠沖淡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對醫院生活的憂慮,也能拉進醫患間的距離,將愛與善的種子播撒彼此的心田。關懷不僅僅是在身體上,更是心靈上的。是的,我們作為新形象的護士,一個鼓勵的微笑,一次關愛的舉動都會給病人更多的人文關懷,給原本蒼白的生命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記得有一天陳大伯住院了,家人幫辦完手續匆匆離開,陳大伯獨自在醫院,夜已深,"護士,護士,快來看看,25床大伯在哭?。⑽衣牶蠹泵ψ哌M去,看到陳大伯坐在床邊暗自垂淚,看那孤獨的身影,我擔心地問“大伯你怎么了?別哭。”大伯搖搖頭,抹去淚水,隔壁床的阿姨說:“他剛給家里打電話,沒說兩句那邊就給掛了。”我想大伯應該是想家了,我走進大伯身旁,握住他的雙手,擦干他臉上的淚,“大伯,他們工作忙,這有我們呢,有什么事可以找我的,早點休息吧。” 說著扶他躺下,為他蓋好被子,陪他聊天,大伯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與醫生協商溝通后,我向病人的家屬打電話并說明了病人目前的狀況并希望家屬能夠陪伴開導病人,家屬表示理解并趕過來,看到家人的大伯飽經風霜的臉上才漸漸綻開一叢笑,從前額到眼睛,再到嘴角,逐步展開,打滿褶皺的前額下一雙失神的眼睛慢慢放出光來,透著一股祥和淡定,仿佛在無聲地告訴人們,什么是幸福。多點關心,多點愛,人文關懷,溫暖人間。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高血糖高滲昏迷的20歲小女孩,她沒有按醫囑服藥,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昏迷。情況危急,我們立刻給患者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補液……冷靜而富有條理的搶救工作。經過一系列緊張而富有效率的搶救,病人的病情終于穩定了。在緊張搶救的同時,我們看見病人的雙手伸在半空,正痛苦地痙攣著……她是在哀求什么?她需要什么?我立刻緊緊握住了那只冰涼的的手,希望她能知道我們正在全力搶救,希望我們手心的溫暖能帶給她堅持的力量……很快,經過有效治療后病人清醒了,血糖下降了,血壓也恢復了,當時她還無力說話,但她感激的眼神卻深深地感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記得在病人出院的時候,她一遍又一遍的說"感謝??!謝謝你們治好我的病,謝謝你們在我住院期間給予的照顧",病人的感謝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信任和肯定,這種肯定是世上最高的贊賞,想不到小小的舉動能帶給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無論在什么場合,無論在什么時候,護士都應尊重患者,關愛生命”。沒有關懷,就沒有護理。護理因為融入了人文關懷,其內涵才豐富和深刻,而護理工作因融入了人文關懷才顯得偉大和高尚,并被人們所稱頌。
護理人員要尊重每一個患者,善待每一個生命,將人文關懷貫穿于護理的每一個過程,以努力做到讓護理有高度,護士有溫度。護理是高技術含量的知識密集型專業,又是一項極富有人性和需要情感投入的工作。護理技術與人文關懷,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讓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猶如一縷陽光,灑滿每個角落,溫暖著患者的心田,綻放生命的奇跡......(鄧媛文)
人文關懷顯溫情 走心護理暖人心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書分享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書分享
有一種關懷——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倡導新生兒???ldquo;全人照護”的護理理念;關心與愛護每一個患兒,關注及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逐步推廣FCC;通過營造人文氛圍,融入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建立指導-合作型的護理服務理念,取得家屬信任與支持,從而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它是新生兒護理中的人文關懷。
現代醫學已從生物醫學模式發展到了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護理的本質就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關懷與照顧,作為一名新生兒護理人員,在為患兒實施精準與全程的護理照顧時,要融入人文關懷,不僅是對患兒還要包括家屬。因為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后,其生活適應能力都要依賴家屬細心的呵護與全面的照顧。醫護人員在接診入院、探視、出院康復指導時,應營造人文關懷的氛圍,多元化地去提供相關的健康咨詢服務,加強與家屬的溝通,使第一次當爸爸媽媽的家屬們學會對寶寶有利的健康管理方式,提高寶寶的生存質量。 一瓶“寒風雨夜的初乳”
一個狂風暴雨的深夜,接待間的門鈴響了。我一打開門,便看見一個全身被雨淋得濕噠噠的老人家,看見我,老人便從懷里拿出一瓶約10ml左右還帶著體溫的母乳用震顫的雙手遞給我,氣喘呼呼地說到:“護士大姐,麻煩你了,我是13床李華寶寶的爺爺,這是孩子媽媽在家剛擠出來的,不是說擠出來后最好半小時內喂嗎?下雨天車也不好打,我一路趕過來的。”接過母乳核對了探視卡后我不禁心疼老人說:“這么大的雨你走那么趕啊大爺,太危險了,孩子爸爸不能送嗎?”老人嘆了口氣:“唉,這孩子早產,爸爸還在外地打工呢,媽媽昨天出院了,在家休息著。”聽著外面嘩嘩的雨聲,我的眼前突然蒙上了一層薄霧。我急忙安慰老人說:“大爺,放心吧,我現在去換了尿布就馬上把這瓶母乳喂給寶寶,孩子現在吃奶量還可以,今天稱重比昨天又長了一些,寶寶在這里有我們醫生護士幫你照顧著,會好起來的。路上濕滑,你回去路上小心。”此時,我看見老人滿是雨水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工作中,在對患者進行救治的同時,我們也要去關注患者的家屬,把患者與家屬作為一個整體對待,取得家屬的信任與配合,使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人文護理必須從細節上去發現去完善,設身處地地去了解家屬的擔憂與需要,提供針對性的服務與幫助,滿足其合理化的要求,把握時機增加護患之間的互信合作關系。一張“心愿祝???rdquo;
新年將至,病房里的冰冷肅靜與街道上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形成明顯對比。病情基本痊愈的患兒都在年前辦理出院回家過年了,留下的都是病情較危重的病患,探視間的家屬們臉色凝重地聽著醫生講述患兒的病情進展與治療方案…就在探視將結束時,護士姐姐們拿著一疊愛心便簽遞到了患兒家屬的手上,說到:“寶寶雖然暫時不能回家過年,但我們會盡全力給他最好的照顧的,讓寶寶早日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請您們放心。在愛心便簽上寫上你們對寶寶的祝福和想對寶寶說的話吧,我們會念給寶寶聽,再把它貼在他的暖箱上面,給寶寶加油打氣的。”聽到這些,家屬們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顯得格外溫暖,紛紛接過紙筆寫上了心里的話。“寶貝,媽媽愛你,趕快好起來”“小親親,你要加油,爸爸媽媽等你回家”“我的小豬豬,新年好,快點好起來吧”…一份份沉甸甸的親情與祝福在一張張小小的便簽中傳遞。關愛關懷有的時候就是來自這么一個簡單的舉動,生命很脆弱,在精心的照顧與親情的呵護下他又可以變得超乎你想像般的堅韌。良好的護患關系體現在護士—患者、護士—家屬、家屬—患者三者關系中,護士通過感知人文關懷的要義,不斷地學習與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為,在護理過程中給予對方同情、理解、關心及支持,使患者及家屬感受到溫暖的依靠與寄托,繼而保持高度的配合與支持,創造和諧的護患氛圍,為促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提供保障。(岳玉婷)
人文關懷、愛與奉獻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人文關懷、愛與奉獻”。
一身白衣,悄然無語,卻將愛傳遞;一個小小溫度計,悄無聲息,卻將健康牽系;一句溫暖的貼心話,不是甜言蜜語,卻將憂傷融化。假如我成為了一名患者,踏入醫院門診,我希望的是導診護士溫柔可親的對我進行預檢分診,耐心地詢問我的病情,引導我掛號,能讓我快速準確地找到相應科室就診。當我走進病房,我希望病房就像家一樣,床鋪整潔,環境舒適。當疾病侵擾時,我的心理會產生一系列的否認、憤怒、抑郁,我會變得格外敏感、焦慮不安,蠻不講理,甚至大發雷霆,這時,請您們不要介意,請您們理解我的心情;焦慮和蠻橫是因為我多么渴望健康,希望再次回到充滿陽光、充滿關愛的世界。我希望我向護士詢問病情時,能得到熱情耐心的指點,而不是“不知道,自己問醫生”這樣冷冰冰的話語,我希望醫院服務更加周到,以疾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急病人所急,憂病人所憂,對待病人如親人一般,無微不至地關心患者的病情。面帶春天般燦爛的微笑,能融化一座座病魔的冰山,能安撫一個無助的心靈,能增強我戰勝疾病的信心;我希望醫療工作者和藹可親,不但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更要有愛心、細心、責任心和同情心。“您好點了嗎?不要擔心,如果有什么需要請找我們。”雖然這是一句多么普通的話語,卻溫暖人心。也許,這就是護理中的人文關懷吧!
在我選擇職業之初,母親就對我說:“孩子,去當護士吧!那是一個崇高的職業。”聽了母親的話,我滿懷著對護士的崇敬和向往走進了護士學校。當我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甚至幾年后,我走上了神秘的急診科。
急診科,一個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的場所,蘊藏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夜晚,外院120送來了一名幾歲的男孩,因為車禍外傷送來診,當時外院診斷不明確,只是草率的交代了是車禍外傷,沒有明顯傷口。我作為一名年資老護士,觀察病兒面色、口唇蒼白,測血壓偏低,以我的經驗,病兒病情十分危重,有可能出現了內臟損傷出血,這樣的病人不能延遲。馬上報告醫生,抽血、配血、導尿、檢查一系列快速地進行。男孩很快地就陷入了昏迷,這時,男孩的父親一直在懇懇地哀求我們,一定要救救他的孩子??粗前蟮哪抗?,我們十分地難過,但時間容不得我們再延遲一分鐘。檢查顯示病兒為“小腸動脈系膜出血”,這時,我與同事飛奔地直接把小兒送入了手術室。大約過了一個月時間,小兒父親送來了一封感謝信,拉著我的手深情地說:“護士,謝謝您,那晚是您們救了我的孩子;手術醫生說再遲幾分鐘,我的小孩就沒命了。”這時,我深深地體會到,這就是我們護士對工作的執著,往往就是這種執著換來的是病人的生命。
我們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可每當看到患者經過我們的精心護理而痊愈時,我們是那么的欣慰;當家屬們拉著我們的手千恩萬謝時,我們是那么的開心;當我們用愛心、責任心、同情心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時,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面對生命、我們義無反顧,當我們回頭看到的是生命的律動與蓬勃。生命所托,健康所系,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雙臂撐起生命的希望;用我們的雙手,去履行我們的誓言。人文關懷,我們在路上?。旱つ荩?/span>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書會
大家好,我是手術室護士蔣妍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了這本書,我被里面那些簡單而又溫暖、樸實而又親切的文字深深地打動了。我讀過成千上萬、各式各樣的書,而這本書是離我平常工作最接近的書,它就像行車時的導航、遠洋時的指南針一樣,指引著我在護理工作中如何做好患者的人文關懷。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著名作家張愛玲講述的一句話,當我們懂得病人,當我們懂得護士自己的職責,我們護士和患者就有了和諧。人文關懷是醫學的最高境界,護士是離病人最近的人,大量的觀察和治療都要通過護士來落實和執行,從護士的一言一行中,病人能感受到醫學的博愛和溫暖;
護理的本質就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關懷和照護,讓人道主義和慈善的光輝照進患者肌體和心靈?,F代護理學所倡導的“全人照護”護理理念,更是強調護理工作應該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維護患者身體、心理、社會及心靈的完整。
病人是這個世上最特殊的人群,因為疾病的輕重、性格的不同、家庭經濟的差異、知識文化程度的高低,病人的表現和配合護理工作的態度也千變文化。
因此護士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過硬的業務技術,更要懂得如何做好病人的人文關懷。關心他人,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有時一句輕輕的問候,一個溫暖的微笑,一些耐心的解釋,就能夠沖淡病人對疾病、對手術的恐懼和憂慮,更能夠拉近患者之間的距離,將愛與善的種子撒到彼此的心田。
有一次,一個33歲的女性患者,局麻下行乳腺腫物切除,最后用快速冰塊,結果出來是浸潤性導管瘤,雖然在術前醫生已經交代過結果有可能是良性也有可能是惡性,但是當惡性的結果出來時,患者還是無法接受,開始失聲痛哭……這時我和主任默默地握著她的手并擁抱著她,并交待好她的愛人,換好我們的參觀衣,進到手術準備間,親自安慰和鼓勵她,配合下一步的手術治療,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很快平穩了情緒,接受下一步的手術治療。
手術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對患者及家屬都是極為嚴重的心理刺激,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性心理活動。所以,我們手術室護士應以理解、體諒、寬容的態度,主動與患者接觸、交談,出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讓患者平穩順利的度過手術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一切我們想要的答案。打開書本一定能找到一條帶領我們前進的道路。多讀書,讓知識豐富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從事的最平凡而又繁忙的護理工作做到更好。
讓我們在工作中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鼓勵,多一份尊重,多一份關懷,多一份微笑,這樣,我們醫院就有了和諧和平安,就有了感動和溫暖。
我的讀書分享完畢。謝謝?。ㄊY妍梅)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后感
——踐行人文關懷 收獲尊重與信任
——踐行人文關懷 收獲尊重與信任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理解與自由的追求。其核心表現為對人精神價值的重視以及對人性的根本關懷。強調重視人的個性、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權利。
一、 人文護理的實踐《論語》曰: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從古人的話語中汲取到了換位思考,更懂得將心比心的思想。2017年4月,我母親因左腎輸尿管連接部狹窄并左腎中度積水在我科需手術治療。最初我覺得這是科室司空見慣的疾病----沒有震驚、恐懼或擔憂。然而看到她痛苦的面容,疼痛的呻吟,靜下心來后,我發現我的態度是不是過于冷漠了,這可是養育我20幾年的母親??!于是我開始慌了,頭腦冒出許多問題急需向醫生了解。我突然理解了患者為什么同樣的問題會反復問,反復確認。此前我覺得他們很羅嗦,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的不信任,經歷過我母親患病時才明白,這種看似“糊涂”而執著的言行,其實是一種對家人真切地關懷。
冰心曾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在護理工作中,需要我們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曾看到這樣一段溫馨的醫患故事:美國紐約的一位醫生在向患者告知胃癌擴散的消息時失聲痛哭。因為在手術前,他認為能幫助該患者解決病痛,但結果卻令人失望。不過,醫生失望、傷心的情緒并沒有“傳染”給這位患者,患者反而用幽默的話語安慰他,表示能夠理解醫生的無奈。他已經極力為患者著想,已經盡力了。 作為護士,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治病救人,還應該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以病人為中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當患者家屬在手術室外等待時,他懷著的是一顆感恩之心還是怨恨之心,完全由我們主導。我們的態度決定著我們會收獲的態度。
二、 護理人文素養的培養
醫學人文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學校及臨床實習期就應開始,帶教老師不僅要教授技術,更要關注護生人文關懷的培養。我們去進修,既要學技術,更要把人文關懷帶回來。同行來進修,既要教技術,更要把我們的人文關懷帶回去。
三、 人文關懷的思考
患者需要人文關懷,我們的醫護人員同樣也需要人文關懷,怎樣能給予醫護人員更多的人文關懷,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討的內容。
最后,讓我們將人文關懷貫穿到護理工作的每一處角落,入院有人迎,看病有人引,檢查有人陪,吃藥有人拿,出院有人送,院外有隨訪。這是醫患和諧的美好愿景。(楊珊珊 潘興寧)
有愛,有未來
--《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讀后感
沒有關懷,就沒有護理。南丁格爾曾說過護理是一門藝術,當護理工作浸透在人文關懷下,護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透出美的光芒。護理工作者除了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職業品質。護理因為融入人文關懷,其內涵才豐富和深刻;才顯得偉大和高尚,并被人們所稱頌。要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實踐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用愛心和責任心去關愛每一位患者,實行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不斷推進和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
腫瘤科護理工作有其特殊性,面對的患者都是特殊的人群,看著飽受惡性腫瘤折磨的患者,年少的,中青年的,老年的。。。。我們常自問:“我能為病人做些什么呢”?前輩教育我們: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藝術。護士的心,應該是天使的心,是愛心、耐心、細心、更是責任心。腫瘤科都是老病號居多,對于老病號來說我們更加要學會與他們相處,人與人相處不僅僅是一門藝術,更是愛心,耐心及智慧的結晶,還需要技巧。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往往是很脆弱。由于對治療方案的陌生,易引起緊張、恐懼。而且放療和化療引起的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脫發等副作用,可使患者放棄化療和放療,甚至變得郁郁寡歡,變得自卑,不愿與你交流。我們可以站在病人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們,在進行各項治療前,認真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理解治療的作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項,以減輕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時常與患者談心,尊重病人的權利和情感、人格和隱私,滿足病人的個性需求,關心和愛護病人。
癌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和難以忍受的癥狀之一。對患者的軀體和精神造成巨大的傷害,甚至使患者喪失了生存的意愿。記得我當班時有一位肺癌患者,當天中午是由急診送入院的,接班的時候,看到她有氣無力地躺在病床上,說話也只是發出很微弱的聲音,很難聽清,而且面部表情很痛苦,我詢問她哪里不舒服時,她一手摸著胸部,很吃力地說:“這里很痛,很難受。”當時我將這種情況報告了醫生,這是由于腫瘤壓迫引起的疼痛,就按醫囑給予止痛藥,并耐心地安慰她。每次巡房時,我都會和她聊天,使她放輕松,轉移其注意力,并幫她調整舒適的體位。當再次詢問她疼痛情況的時候,她對我說"有緩解了,沒有之前那么痛了,感謝??!謝謝你們的醫術,謝謝你們在我最痛苦時給予的照顧和關懷" 。一句句體貼的話語,一句句溫暖的問候,讓患者時時感受到我們的溫度,真正落實了那句話“做一個有溫度的護士”, 讓患者真正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
當我看見那些患者把生命托付給我們無助的眼神,當我們用百倍的努力把一個生命垂危的患者從 死亡線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時,面對那些失而復得的生命,那些 來之不易的歡笑,我就會感到欣慰,感到無悔。曾經有一位癌癥晚期的患者,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多,脾氣越來越暴躁,整個病房人的心情都被他帶的特別壓抑。我們了解這位大爺發脾氣及心情不好的原因,我拉著大爺的手安慰他:“你要振作起來,現在醫學發達了,你看這里還有許多比你重的腫瘤病人,按照醫囑治療,病情會緩解的。”運用敘事護理竟然打開了大爺的心結,所有的事迎刃而解。俗語說的好:“一言天堂,一言地獄”護理人文關懷集中體現在“愛”上,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甜美的微笑都是幫助患者最好的良藥。
冰心曾經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鮮花彌漫,使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這就是我們護理人文關懷最好的詮釋。我們會以愛之名,繼續護理人文關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陳思煒)
用愛溫暖患者,用情點燃希望
-----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有感》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刻在美國醫生特魯多基碑上的一句墓志銘,它告訴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不僅要追求精湛的醫學技術,更要注重人文關懷。醫院是個莊嚴而神圣的地方,但它更像一個人間劇場,每天在這里我們見證人性的真實、生命的脆弱、重生的喜悅、也上演著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當患者來到醫院,承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痛苦,最需要的就是醫務人員的理解與關懷。正如《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中提到,將人文關懷新元素融入到護理工作中,顯現出護士對患者的關心、愛心、細心、耐心與責任心,為患者提供細致貼心的生活幫助,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愛與溫暖,當他們沮喪絕望時,用我們的真情點燃希望,讓他們重獲新生。
我從事護理工作至今已有九年了,在我的護理生涯中總有一些平凡的人和事深深的影響著我。在我的腦海里,我依然清楚的記得,2017年大年三十那天下午,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像往常一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就在這時,安靜的走廊里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我急忙上前一看,原來是急診科的同事送來了一位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只見他當時口唇紫紺、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心率很快,表情十分痛苦。我迅速地與同事將患者安置到搶救室,第一時間通知值班醫生,給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上心電監護、吸氧、采血等。經過我們緊密的配合,爭分奪秒的救治,患者心率慢慢的降至正常,呼吸困難癥狀也較前緩解了。當急診科同事向我們交班時,我們才知道這個患者非常的特殊,他是個孤寡老人、家中一貧如洗,平日里靠撿垃圾、收破爛來維持生活。病情如此重的一個老人,沒有家屬的陪伴,生活不能自理,這給我們的治療和護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當時,老人情緒十分不穩定,也不愿配合我們的治療。經常鬧著要出院,有時趁我們不注意,想自己偷偷拔掉輸液針頭,每次都被我及時發現并制止了。記得有一次被我發現后,他微紅的眼睛泛著淚對我說:護士,我現在每天都很痛苦,我這把歲數得這個病肯定治不好了,我一個人在這世上沒有什么牽掛,你給我打一針,讓我死吧,我求你了······聽到這話,我的眼睛莫明的濕潤了,我握著他那充滿老繭的手輕聲地對他說:老爺爺,不要害怕,這里是醫院,只要您配合我們的治療,您的病很快就會好的,您有什么困難,告訴我,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能力幫助你的,相信我,好嗎?爺爺看見我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失望的閉上眼睛,不再說話。此時,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絕望與無助,我想要幫助他。從那以后,我負責了爺爺所有的生活照料,每天準時的給他進行口腔護理,洗臉、梳頭、擦身、更換衣服、協助他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倒大小便,一日三餐都是按照醫生的醫囑給他準備色、香、味俱全,即富有營養又利于疾病的康復,有空的時候,我會主動陪他聊聊天,就像自己的親爺爺一樣。
當時,正值春節,每天我們都會從家里拿一糖果糕餅、粽子過來給爺爺,他非常開心,在這里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關心,尊重他,大家對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在這里沒有人會歧視和嫌棄他。金誠所至,金石為開,也許是我們的付出感動了他,也許是我們的愛溫暖了他,也許是我們的真情點燃了他對生的希望。他開始積極配合我們的治療,對我們醫務人員非常信任,不再吵著要出院,也不會趁我們不注意自己拔掉輸液針頭,我們相處得非常愉快,經過半個月的治療,他的病基本康復了,可以回家休養了,記得出院的那天,他高興地像個孩子,拉著我的手不停地跟我說:謝謝,謝謝!正是那一句謝謝,讓我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
冰心老師曾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哀” 我想說這是對護理工作最好的詮釋!只要我們給患者多一點關愛與幫助,就能讓他們內心感受到外在的溫暖與幸福。正如《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中提到,讓我們把人文關懷真正落實到護理工作中,不要讓人文關懷淪為一紙空談!有人說,最難的是堅持,最苦的是等待,最美的是奉獻。讓我們做最美麗的白衣天使,奉獻我們的愛,讓我們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溫暖他們,讓我們用真情點燃他們的希望?。ê海?br />
做好人文關懷,讓護理工作充滿溫暖
“能給病人帶去最好的治療無異于給予心理的慰藉”這是我讀《護理中的人文關懷》一書最大的收獲。
那么,人文關懷為什么能夠發揮這么大的作用呢?
首先,獲得人文關懷是病人的期望。隨著群眾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護理工作有了越來越高的期望值。病人來醫院就醫,正處于生命中脆弱的時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溫暖,而最能贏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關懷。
有一次,我突發了急性蕁麻疹,從臉到腿全身都是包,癢得頭皮都發麻。當時是半夜,去到急診又剛好碰到忙碌的時候,逮到一個護士問掛號,回過頭一臉不耐煩地跟我講:“等一下再說!”然后就走了,當時我的心情特別煩躁,但是想到忙著都不容易也就不出聲了。過了好一會,另外一個正在忙碌的護士看到我,主動問了我的情況立馬給我掛號,讓我坐下待定處理。同樣是讓病人等待,第二個護士的處理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它滿足了的對護理的期待,讓我心平氣和的配合護理工作。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人文護理的價值。
其次,獲得人文關懷是病人的迫切需要。印象深刻的記得,徐微微副院長在一次護理授課時分析道,馬斯洛曾提出過人的五個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而人文關懷正是愛與歸屬的需要,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需求,普通人如此,更何況是臥病在床、深受病痛折磨和心理打擊的病人呢?
今年的3月份, 71歲的陳阿姨反復咳嗽一年多都無法康復,且越來越嚴重,在許多醫院治療但收效甚微,于是來到我科就診,根據病情醫生準備給陳阿姨做一次支氣管鏡檢查,作為一名支氣管鏡護士,我還記得,在檢查床上,陳阿姨還是咳個不停,給她夾上指脈氧的時候發現陳阿姨手心冒汗很是冰涼,詢問她在害怕或是擔心什么,她說很多醫院都去過了,也沒查出個眉目,怕自己的病醫不好了,我耐心給她講解氣管鏡對她疾病診斷的重要性,也細細說明氣管鏡的安全性,教她深呼吸放松法讓她逐漸放松下來。行支氣管鏡檢查后終于發現導致陳阿姨肺炎反復治療效果不佳的“元兇”’----有異物嵌頓在支氣管。由于異物在氣管內時間長,引起支氣管粘膜肉芽組織明顯增生,將異物緊緊地包繞住,經過多次的纖支鏡下鉗取也無法取出,陳阿姨感到非?;倚臍怵H,醫生和護士們都對她進行耐心開導,同意再行支氣管鏡檢查。
因陳阿姨前后兩次做支氣管鏡時都咳嗽不止,更是加大了取出異物的難度,經討論決定要在全麻下給陳阿姨行纖支鏡下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將周圍肉芽組織燒灼再將異物取出。經過手術室麻醉師及護士的全力配合下,我們成功地取出了“元兇”----2cm大小的骨頭,雞骨還是豬骨也不大分的出了。異物成功取出后又發現了另一大難題,異物對氣管粘膜刺激導致支氣管明顯的狹窄,這非常容易導致反復的阻塞性肺炎和肺功能下降。面對這一大難題,我們勇于接受挑戰,順利地完成了梧州市第一例纖支鏡球囊擴張手術。還記得做完這例手術送回到病房,我去病床旁看她的時候,她已經完全清醒了,拉著我的手一臉慈笑地對我說:“謝謝,要不是你們的耐心開導,我怕是還在咳咳咳咧。”看到陳阿姨由心而發的笑容,我的心里很暖!我知道是那神圣的使命感又涌上心頭了!
人文護理是群眾對健康的期望,是群眾對健康服務的迫切需求。因此,能給病人帶去最好的治療無異于給予心理的慰藉。做好了人文關懷,那么我們的護理工作則有了靈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提供護理技術,提升自身人文修養,讓人文關懷貫穿在我的每一項護理工作中,爭取群眾對我工作的滿意,對我們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為醫院的發展貢獻我微薄力量。(黃珊 嚴寒梅)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我院舉辦慶祝2019年“5.12”國際護士節讀書報告會暨表揚大會
下一篇:梧州市婦產科護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婦產科護理更專業更規范